产业配套完备后纳米银线技术有望替代ITO

2021-07-12

金属网格、纳米银线、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成为最有可能替代ITO材料的五大发展方向。其中,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ITO的两种方案。纳米银线的导电、透光、弯折性能最好,且可以使用涂覆工艺生产透明导电膜,生产成本比ITO低,是当前ITO材料的最佳替代品,其产业化正在进行中。
  纳米银线是指长度在微米尺度、直径在纳米尺度的一维银金属材料,其长径比可达1万以上。一般来说,纳米银线的长度越长、直径越小,透光度越高、电阻越小。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是一种将无数纳米银线与有机交联体在柔性衬底上制成的导电膜薄。相较于传统的ITO等在硬质材料衬底上沉积的透明导电膜,在有机柔性基片上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在透光性、导电性等方面的性能更好。
  纳米银线特性优于ITO和金属网格。从导电膜的属性考虑,纳米银线是实现柔性屏的最佳方案。与ITO、金属网络、碳纳米管等材料相比,银纳米线具有导电性好、透光性佳、弯曲性好、成本低、稳定性好、无摩尔纹等优势,是新一代人机交互的关键材料,是柔性触摸屏、大尺寸触摸屏的绝佳材料。
  同样具有优良导电性与透光性的金属网格比纳米银线更早实现产业化,是纳米银线最大的竞争对手。但相比于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由于存在摩尔纹的问题,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国内金属网格与国外产品质量差距较大,国内金属网格线距较宽,金属线较粗,近距离可以清楚看到屏幕中的金属线,国外金属网格线距较窄、技术含量更高,价格也比纳米银线产品高很多。
  纳米银线也并非完美的透明导电膜材料,纳米银线的纳米尺寸效应,随着银线用量的增加,导电膜成品的雾度增大,又无类似于导电膜用于消除刻蚀纹的消影层材料而导致其刻蚀纹较ITO更明显,限制了其在小尺寸方面的应用,仅适用于大尺寸或柔性产品。而小尺寸产品约占整个触控产品的70%,大尺寸产品又存在金属网格等的竞争,最终导致市场效应不佳。目前纳米银线的直径已经能够下降到30nm以下,雾度问题已经显著降低。
  标签:金属网格触摸膜公司

下一条: 来介绍一下新型的铝扣板

返回列表